【本文最后更新时间:2025.1.14】
六、烧录准备
首先检查硬件连接,驱动板上的电机线相序、编码器接线是否正确,串口通信是否正确。确认无误后进行上电操作。检查直流电是否为24V,并进行调整。上电后,红灯常亮——
若之前的程序没有被覆盖掉,则PWM指示灯(6个绿色LED也会常亮),同时红灯旁边的黄灯闪烁表明驱动板就绪,可以烧录程序(有时候黄灯不亮,不过也没有太大问题)。
其次在simulink中选择编译器如下图所示——
根据经验,我推荐使用IPE interface进行烧录——似乎更稳定一些,但是MDB interface也是可以使用的,在编译之前可以把Flash after Build给点上,这样的话在编译完成了以后,就可以自动把程序烧录到电机驱动板中。如果没点,需要在编译完,再次打开Microchip电机Flash手动烧录。
七、烧录与使用
在simulink模型界面按ctrl+b进行编译,完成后“诊断查看器”后有如下显示:
右侧代码框内显示出编译的代码。
当屏幕上显示出如下进程时表示正在进行烧录:
在烧录过程中,6路LED灯会暂时性熄灭(表示程序正在被更新),等到烧录完成了后会再次亮起。
若烧录过程中未出现上图,6路LED灯也保持常亮并没有暂时性熄灭,则说明程序没有被烧录。如果遇到这种情况,先尝试在Microchip进行手动烧录,如果没有反应,建议卸载MPLAB X IDE后重新安装,一般就可以正常烧录了。
在模型中有英文描述的如何使用驱动板:SW1是开关;SW2是切换模式(打开开关后不动作SW2直接使用旋钮是进行开环模式/电压控制);SW3是切换转向。旋钮改变参考值。(使用的逻辑需要详细理解模型,此处略)
八、Picgui的使用
在菜单栏中找到Picgui块(右侧第三):
打开后是如下界面:
打开电脑设备管理器,找到“端口”,进行查看串口使用的COM并在Picgui界面上选择相同的COM——我这里使用的是COM11。(注意不要选成PICkit 4 的那个,那个是烧录接口)
将波特率调成921600,与模型中的波特率一样。在程序框中输入“DataVisu1;”然后点击“connexion”进行连接,按钮变黄表示正在连接,等到按钮变红则表示连接成功。如下图所示:
最后按”Start”开始运行。在图上可以看到d-q轴的电压和电流,电机参考转速和实际转速。参考下图:
在模型主界面可以看到Serial link的部分,该部分可以调整Picgui显示的电机参数——
将vdq、idq、om和omr进行替换,也可以监控别的电机参数,前提是数据形式得保持一致。
九、其他问题汇总
问题一:螺丝都拧紧了,但是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异响?
答:检查电机轴上的卡梢有没有错位(实验用电机卡梢有些松动了,要确认是不是在正确的位置上)
十、附录
关于模型理论部分可以查看:ctrl + elec – Motor Control University
本文部分参考:Getting Started | rdelpoux.github.io
电机驱动板原理图、PCB布线图和其他参考信息:参考Microchip公司给出的用户手册,下载地址:https://ww1.microchip.com/downloads/aemDocuments/documents/MCU16/ProductDocuments/UserGuides/DS50002927a.pdf